
今年黑龍江省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作為農業大省,黑龍江要加快建成農業強省,在農業強國建設中率先實現農業現代化。加速推進現代化農業強省建設的關鍵和核心在于,以“四個農業”為引領,積極構建創新鏈,強化生態鏈、延伸產業鏈、提升價值鏈,顯著提升農業發展質效,打造現代農業競爭新優勢,讓“最優、最綠、最香、最安全”的龍江農產品走向全國。
加快發展科技農業,著力構建創新鏈
堅持科技強農、科技興農,進一步夯實農業科技基礎、釋放創新活力,為農業插上科技的翅膀。
一是實施種業振興行動。強化種質資源保護利用,加快建設現代化、標準化國家寒地農業種質資源庫,建立健全農業種質資源保護利用體系。積極推進優質良種繁育攻關,在主要農作物、畜禽、水產及地方特色品種培育上取得突破。進一步凈化種業市場,嚴格農作物品種管理。
二是推進農機裝備自主創新。加強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現代農機裝備研發與制造,建設高端智能農機產業園區,培育高端智能農機裝備產業集群。
三是推動農業生物化發展。大力推動生物技術在農業領域的集成創新、轉化推廣和產業化應用。做優現代生物育種產業鏈,做大獸用生物制品產業鏈,做新生物飼料產業鏈、做強黑土地生物保護產業鏈。
四是提升農業數字化水平。積極拓展農業大數據應用場景,推廣種植業、畜牧業以及農產品銷售等領域的數字化應用,加快農機作業、黑土地保護和農業金融數字化進程。加快構建基礎數據資源體系,推進全省數據開放體系和農業數據共享機制建設,實現農業信息云網一體化,農業監管和服務數字化。
加快發展綠色農業,著力強化生態鏈
把發展綠色農業作為推動黑龍江省生態優勢向經濟價值轉化的有效手段,作為適應消費結構升級需要、推動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的重要方向。加快形成產品安全、產出高效、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農業綠色發展方式。
一是強化農業資源合理利用。重點是全面加強黑土地保護利用,嚴格黑土耕地數量保護。積極實施新一輪高標準農田建設,實施耕地輪作試點,推行保護性耕作,引導旱田地塊實施深松整地,采用有利于肥沃耕作層培育的農藝措施。同時加強濕地、草原以及水生態保護與修復治理。
二是著力解決農業面源污染問題。大力推行農業清潔生產,健全源頭控制和無害化處置長效機制。合理控制化肥的施用量,推進病蟲害綠色防控,推進畜禽糞污還田利用。實施農藥包裝廢棄物全鏈條科學治理,推動源頭減量、規范回收和資源化利用。
三是大力發展綠色有機循環農業。加強綠色食品原料標準化基地和有機農業基地建設,促進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認證和農產品地理標志登記數量的增加。維護“兩品一標”產品的公信力和美譽度。加強生態循環種養模式的示范和推廣。
加快發展質量農業,著力延伸產業鏈
堅持質量興農,以優質高效為目標,大幅提升龍江農業的質量效益和競爭力,推動農業發展由數量擴張向質效提升轉型。
一是推行農業標準化生產。鼓勵行業協(學)會、農村合作組織、農事企業,制定高于國家標準、行業標準的團體標準和企業標準。推進現代農業全產業鏈標準化試點基地建設,將農業產前、產中、產后各環節均納入標準化管理范疇,有效強化產出質量管控。
二是大力發展農產品加工業。積極推進農產品精深加工,優化農產品加工產業布局,推動農產品就近加工轉化。促進農產品加工向園區集中,推動集約化發展,實現外部經濟發展。培育壯大龍頭企業,形成龍頭效應和集群化發展。
三是加快培育新業態。充分發揮農業的多功能性,依托農業生產生態資源,發展田園觀光、農耕體驗、文化休閑、科普教育、健康養生等多種業態。
加快發展品牌農業,著力提升價值鏈
依托寒地黑土、綠色有機、非轉基因三張金字招牌,構建起以區域公用品牌為核心、以企業品牌為支撐、以產品品牌為基礎,具有黑龍江特色的農業品牌體系,帶動價值鏈提升,獲取品牌溢價。
一是強化農業品牌頂層設計。建立起科學合理富有龍江特色的區域公用品牌體系。構建以省級全品類公用品牌為統領,以省級單品類公用品牌為支撐,以縣級單品類公用品牌為補充的區域公用品牌格局。通過打造省級全品類公用品牌,樹立我省優質高端農產品的整體形象。打造省級單品類公用品牌,與省級全品類公用品牌形成呼應,并且能夠有效引導全省農業資源向優勢農產品集聚。打造縣級單品類公用品牌,有利于培育形成立縣主導產業,強化縣域經濟產業支撐。同時,要加強對農業企業品牌和產品品牌的創意塑造和精準設計。
二是強化農業品牌宣傳推介。定期舉辦“黑土優品”新聞發布會,借助國家級媒體專欄,強力宣傳龍江農業品牌。依托抖音、快手等新媒體及電商平臺,打造網絡平臺宣傳矩陣,推動品牌傳播。充分利用農交會、綠博會等大型展會活動平臺,舉辦品牌推介活動。開展農產品品質和品牌價值評價,每年組織評價發布一批有影響力的龍江農業品牌。
三是強化品牌農產品營銷。聯合大型商超,在一二線主要城市布局,設立“黑土優品”銷售專區、專柜。在部分大中城市設立“黑土優品”旗艦店,實行網上預約,進店體驗和“一站式”采購。實施“品牌+電商”營銷行動,開展線上營銷。積極培育私人定制、共享農業、體驗農業、創意農業等產地直供新業態等等。
【作者:梁謇 系中共黑龍江省委黨校(省行政學院)副校(院)長、省高端智庫黑龍江區域經濟發展研究中心首席專家】